close

東森新聞報    記者:記者顏瓊玉/台北報導        2006/11/22

教育部統計資料指出,截至10月31日止,全國中輟生有2253人。行政院長蘇貞昌22日指示,儘管人數已較往年下降,「一定要達到0的目標」。蘇揆並點名教育部長杜正勝,如果縣市中輟生人數超出標準(每校達15人以上),要親自打電話給該縣市長表達關心。


   我一直覺得蘇院長是一個很認真的行政首長,他當縣長的時候,對學校的要求真的很多,也常聽到縣府的人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是家常便飯,還有人把老婆小孩一起帶到辦公室加班。好,說重點。
  打電話「關心」只是一種「施壓」的手段而已,給縣市首長一些壓力,縣市長就會找下面的教育局局長,局長就會找督學、校長,校長就會找主任、組長、導師,一層層下來最後的壓力還是落在在最基層的人身上。所以「打電話關心」充其量只能顯示關心中輟生這個議題,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行政部門所擁有的資源,並且提供適當的人力給予學校,才是解決之道。不然光喊口號 卻沒有人力,要基層人員做到死是絕對不可能的,大部分的人只能盡力而為了....
   那基層人員有多少力氣可用來盡力而為呢?平日要教學(包括備課、改作業、改考卷)、要帶班處理班上大小事(聯絡簿、打埽、常規、作息、學生告狀、配合學校各種活動的通知與收費...etc,有的沒的一大堆),一天下來通常沒剩多少力氣了。基層人員不是神,沒有那麼神通廣大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得很好,一個班只要有一個中輟生就好,肯定會讓導師人仰馬翻。(還不見得找得回來)這樣的盡力而為,可以想見追回中輟生的效果多麼有限了。


教育部上午在行政院會進行「國民中小學中輟生輔導安置工作報告」,依據「強迫入學條例」及「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國小及國中生未經請假、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達
3日以上者,或轉學生未向轉入學報到者,視為中輟生。

報告中指出,截至95年10月31日,全國中輟率為0.084%,中輟人數北部1053人、南部585人、中部534人,以及東部81人,共2253人。

蘇揆表示,雖然人數已經從數年前的7、8千人降至2千多人,但「一個都不能少」,所以還是沒有做到,還有努力的空間。對於中輟生的定義,蘇揆認為應嚴格把關,「不要等到第3天,應該是第一時間就要通報、進行瞭解,這個非常重要,不應該第3天才叫中輟生,幫忙它、拉它一把應該要在第一時間。」

蘇揆表示,既有的教育制度就只有前段班及後段班等,就會使得某一方面能力的孩子,不能在教室裡表現出眾,「我一直覺得中輟生可以救,而且是應該做的」。他不僅責成林萬億政委邀集相關部會就中輟生問題,再次嚴格盤整,為了「一定要達到0的目標」,蘇揆也點名教育部長杜正勝就各縣市中輟生人數超出標準,要給縣市長打電話關心。 



   沒有一個小孩是天生下來就知道自己要走上中輟一途的,用這樣的觀點來看,大部分是有跡可尋的。
   例如隔代教養,年老的長輩無法提供適當的教育給處於多元社會的小孩,大多是碎碎念的「教育方式」,小孩受不了就會往外跑。不過在我的經驗中,有碎碎念的長輩中輟的機率並不高,"致命性指標"是親子關係疏離不佳(單親、權威式教養、忙於工作疏於管教...等等),孩子在家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認同與關心,課業受挫無人可指導,有上補習班也不見得聽得懂或能夠主動詢問,只能憑著想要獲得認同與歸屬感的本能往外尋找願意接納他的同儕團體,運氣好的遇到好的同儕還不至於會中輟;運氣不好的行為上就會開始走樣,從網咖開始,然後就是網友..然後就是蹺課..然後蹺家,結果就是中輟。
    會中輟並非如蘇院長所言是"前段班及後段班"的問題,孩子的能力能不能夠被看見,父母才是最佳人選,畢竟父母只要照顧自己的兩三個孩子,每天晚上有2-3個小時的相處時間;老師一天與孩子相處大約3-4個小時,大多時間是要上課跟處理班務、要照顧30幾個學生(還是那句話,老師不是神,只能盡力而為),孩子運氣好被注意到了,那如果運氣不好呢?更何況,教養孩子難道是用「靠運氣」的方式嗎?
    千萬不要以為靠基層人員就可以尋回中輟生,社會資源系統要強,才能真正為中輟的孩子開啟未來的一扇窗,因為,我們在乎的是孩子人格發展健不健全,未來能不能正當做人,有沒有生活能力,能不能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他能不能回來把國中混畢業,或讓學校中輟數字好看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l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